欢迎光临哈尔滨之窗!

今天是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城乡合作工农互补 闯出产业发展新路径

广州市南沙区驻湛江市徐闻县和安镇工作队:

冬日的和安镇斑兰产业链示范基地,成片斑兰犹如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绿装,一堆堆刚采割的斑兰叶正等待运往广州加工。这个由广州市南沙区派驻湛江市徐闻县和安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和安镇工作队”)重点扶植起来的明星产业,正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效应,为探索广州工业与湛江农业深度融合、共赢发展开拓了一条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

新快报记者日前走访了解到,两年多来,驻和安镇工作队在推动和安镇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敢拼敢闯,成效显著。工作队利用南沙区帮扶资金建设的和安镇文化广场建成后,圩镇街道人流量明显增加,不但振兴了文化,还激活了“夜经济”……

建加工基地,壮大斑兰产业

2023年底,一份由和安镇政府签发的《关于组织发动脱贫劳动力参与斑兰种植产业的通知》发到了和安、后湖、水头、云头四个村委会。首期以脱贫户为主,选择种植户较多的四个行政村为试点,与和安镇斑兰产业链示范基地经营方广东香兰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香兰谷公司”)合作扩种斑兰;二期将发动村干部、群众、致富带头人进行规模化种植,采取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并包收购的合作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共同创收致富。

在和安镇斑兰产业链示范基地,约500亩土地上种着绿油油的斑兰,远远望上去颇为壮观。一条利用乡村振兴资金修建的300多米引水沟里,清澈的水流轻快地流动,保障了斑兰地的排涝浇灌需求,撂荒了20多年的耕地蝶变成致富田。

基地的空地上堆满了刚采摘的新鲜斑兰叶,香兰谷公司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这些斑兰叶将装车运往广州加工。驻和安镇工作队队长王明利指着一旁正在施工的工地说,以后斑兰叶再也不用这么着急运往广州了,工作队将利用南沙区自筹的200万元资金在这里建设斑兰叶加工厂房,同时撬动合作方广州市名花香料有限公司(简称“名花公司”)1700万元以上的投资,政企协作打造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厂房建起来后,可以在当地大规模收购斑兰叶,就地清洗、切碎、烘干,再运往广州进一步深加工,打通“产、供、销”全产业链条。

“城乡合作、工农互补大有可为”

和安镇加快推广斑兰种植产业的底气何来,为什么工作队要建帮扶车间?这与两年多来驻和安镇工作队敢拼敢闯,引导广湛两家企业深度合作、互利共赢、长效发展密不可分。

和安镇富硒红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产业,但甘蔗、菠萝、香蕉等主要经济作物产值较低。驻和安镇工作队在调研中发现,部分耕地因多种原因处于撂荒状态。如何找到一种既高产又能推广种植的农业产业,让撂荒地焕发新机,让群众不断增收致富?正当大家苦思破解之法时,工作队偶然发现,有种植大户在柚子地里套种了约40亩斑兰,正为销路而发愁。

王明利说,为了帮助种植户,工作队利用广州的资源找到综合实力位居香精香料行业国内前十强的名花公司,该公司当时正准备将斑兰打造为核心产品,对原料需求很大。于是,工作队指导斑兰种植大户成立香兰谷公司,并多次拜访名花公司,促成双方达成长期收购协议。

与此同时,和安镇协调涉及和安、后湖、云头3个行政村130多亩撂荒地集约流转,租给香兰谷公司种植斑兰,建成了和安镇斑兰产业链示范基地。

“今年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让我们对发展斑兰产业更有信心了。”王明利说,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包括名花公司等在内的科技创新主体已利用斑兰原材料研发出了斑兰粉、斑兰浓缩汁、斑兰提取液、斑兰香精等特色产品,可应用于烘焙、饮品、冰淇淋、糖果、大健康产品等各种领域,斑兰叶市场需求旺盛,为扩大种植提供了基础和信心。

一年多来,斑兰种植的实践也证明,斑兰产业值得推广。香兰谷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斑兰是全绿色产业,一次可连续采收10至15年,亩产值可达2万元。最近正谋划开展斑兰走地鸡、走地鸭、斑兰鱼等养殖项目。

“斑兰产业的成功,证明了城乡合作、工农互补大有可为。”王明利说,这为珠三角先发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后发地区互促共进、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他介绍说,目前和安镇斑兰产业链示范基地一期项目面积近500亩,年产值约1200万元。现已启动占地280亩的项目二期建设前期工作,在基地厂房完工和名花公司投入加工设备后,斑兰叶及周边地区农产品可实现就地加工,预计可提供400个就业岗位,每年为当地斑兰叶种植户带来2400万元经济收入。三期项目计划大力发动周边群众种植斑兰,争取将种植面积扩大至1万亩,带动近6000名村民共同致富。

一个广场,振兴了文化激活了市场

除了斑兰产业,驻和安镇工作队另一个让当地群众津津乐道的帮扶成果,是工作队协调当地政府投入南沙区为结对乡镇安排的160万元帮扶资金建成的和安镇文化广场。

“非常感谢南沙区来的工作队,他们太关心太支持我们了。”说起文化广场,几乎每晚都要到这里演出的和安镇老年民声音乐协会负责人吴文超激动地说,和安人非常热爱雷歌雷剧,之前这块空地非常简陋,大家仍坚持来演出和观看。“老人们盼了几十年,希望能建一个像样的场地,工作队终于帮大家实现了。”

之前的广场有多简陋?驻和安镇工作队队员吴晓向记者描述说:“当时这里地是泥巴地,附近堆放了很多垃圾桶,几乎每次经过都能遇到老鼠横冲直撞地闯出来。周围没有夜灯,舞台是用竹子简易搭建的,遇到刮风下雨就演不了。”

如今,记者走在新建好的文化广场上,地面铺上了石板,平坦、整洁,正面是一个标准戏台,化妆间、乐器存放间等一应俱全。平日里,这是老年民声音乐协会的活动场所,遇到重大节日,这里可以为全镇举办大型活动所用。

吴文超介绍说,现在每晚坚持演出的老人有20多人,群众少时都有一两百人,多时有五六百人。固定的演出不但吸引了本镇的群众,也吸引了附近新寮镇、锦和镇乃至雷州、湛江市区的群众过来观赏、互动。“我们设有点歌台,外地人最喜欢点一些流行歌来唱,也有人唱雷歌。春节期间就更热闹了。”

“有一点发现让我们很惊喜,新的文化广场投入使用后,人流量越来越大,附近两条街到了晚上变得热闹起来,带旺了夜经济。”王明利说。水果、服装、甜品、麻辣烫……新快报记者看到,夜幕降临后,很多群众开着辆三轮车来摆摊,晚上演出带来的人气变成了消费力,既增加了就业机会,也为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

记者还在附近看到一个由工作队协调当地政府使用30万元南沙区对口社会捐赠资金建成的篮球场,下班时间过后,有不少周边的群众过来打篮球。“产业富民,文化、体育益民……我们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地满足和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王明利说。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陈碧泉 吴晓

产业链广州市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哈尔滨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哈尔滨之窗 haerb.csrib.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