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14日讯(编辑 胡家荣)近期关税风波再起,特朗普在近期宣布已对14个国家发出关税函,主要涉及亚洲国家,不过本次调整暂未包含对华关税。11日中美外长在吉隆坡会晤,一致认为会晤是积极、务实和建设性的。
市场展现韧性 内外资合力流入
在上述宏观事件交织下,港股表现出较强的抵抗力。资金流向数据尤为亮眼:上周,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高达241亿人民币,较前一周环比猛增超过百亿,显示内地资金正加速布局港股。
外资回流趋势得以延续。权威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数据显示,截至周三(7月10日),海外资金净流入海外上市的中资股规模达到12亿美元,高于前一周的9.1亿美元。内外资的同步流入,为港股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华泰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关税议题对市场的边际影响正在逐渐减弱,投资者的心态趋于“脱敏”。外部不确定性有所缓解,投资者的关注点将更集中地转向国内政策动向及上市公司即将密集披露的中期业绩。
政策与盈利成后市关键 布局行业轮动
近期出台的“反内卷”等针对性政策,有效提振了相关板块的表现。这反映了市场对政策端提升企业盈利水平(EPS)和股东回报能力(ROE)抱有更高期待。华泰证券强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是股权投资的核心命题,也是判断港股能否走出独立于整体经济周期行情的决定性因素。
继“DeepSeek”等题材点燃年初市场热情后,分析人士指出,后续触发港股新一轮行情的潜在驱动力,可能来源于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发力或企业盈利能力的切实改善。近期推出的“反内卷”政策正是朝着提升企业盈利质量和股东回报的方向迈进。市场也在密切关注其落地效果,并提示投资者关注政策预期演绎过程中的投资机会。回顾历史,2023年的“中特估”行情是对企业盈利和股东回报逻辑的验证,并带来了显著的超额收益。
华泰证券对港股后市提出两点核心判断
市场波动性或攀升:当前恒生指数的历史波动率处于自去年“9·24”(港股印花税下调等利好政策发布日)行情启动以来的最低位。无论内部政策调整抑或外部环境变化,都可能成为触发市场波动率抬升的催化剂。投资者需提高风险意识,重视对整体仓位水平的控制。
行业轮动重要性凸显:前期领涨的部分新消费等行业,近期普遍出现回调,预示着市场可能正进入一个资金重新配置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应基于景气度改善(提供投资胜率)和估值匹配度(提供投资赔率)两条主线进行筛选:
高景气且ROE修复潜力大的行业:消费者服务、耐用消费品、技术硬件与设备在未来1-2年ROE水平本身较高,且市场普遍预计有进一步修复空间。
高景气且估值具性价比的行业:软件服务、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板块估值相对合理,具有性价比;而技术硬件、耐用消费品当前估值并未明显高估。
制度红利持续释放
今年以来,香港资本市场改革与扩容持续深化。截至发稿,港交所主板IPO募资总额已达1236亿港元,大幅超越去年全年的881亿港元水平。香港围绕虚拟资产(如稳定币)推出前瞻性立法框架,有效提振了本地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并强化了市场对于吸纳更多高流动性资产的需求。
上周,香港证监会透露,近期将向市场公布关于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机制的具体实施细则。此举被视为提升香港市场长期吸引力的重大举措:
短期来看,若政策实施后,内地投资者在交易港股人民币柜台时将无需经历货币兑换环节,显著降低交易的隐性成本和持有期间的汇率风险。
中期来看,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有望显著提升港股的整体交易活跃度,缓解长久以来困扰港股的流动性折价问题,推动AH股之间的估值溢价中枢下移。
长期来看,人民币柜台纳入互联互通构建了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的闭环,优质的港股人民币计价资产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影响深远。
上一篇 “花式”医保套现:搭讪老人收药,中医馆员工半年就诊300次
下一篇 没有了